天火3能为您开启精彩人生!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新闻

天火登录:两会访谈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3-03-19 06:00:40 浏览次数:

  两会访谈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新征程上,如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求是网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

  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经济产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助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图为2021年8月24日,荣成市北部海湾附近,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转发电。求是图片 李信君/摄

  求是网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请您谈谈对于这一重要论断的理解和认识。

  王金南委员: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积极探索和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可以从现代化目标、发展理念等维度理解。

  党的二十大强调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是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目标维度之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意义的现代化,不可能通过世界性的资源掠夺和环境破坏取得,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美丽和绿色的。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四大战略任务。

  求是网记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请您简单评价一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王金南委员:

  新时代十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成效最显著的十年。

  绿色低碳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水资源消耗不增加支撑了年均6%以上的经济发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处于世界第一。环境质量大幅度改善,全国重点城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57%,是全球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大江大河水环境质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环境质量。全国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分别是陆域国土面积的18%和30%以上,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提升作出了中国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作出了争取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承诺,十年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5%左右,可再生能源发展引领全球,为建立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

  过去十年的这些成就表明,美丽中国建设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创造了世界绿色发展奇迹,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求是网记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于这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应该如何理解?

  王金南委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个系统性变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上一篇:给孩子的两会新闻(四)

下一篇:佛山“妈妈岗”走红招聘季

本文由天火3官网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tgzs.net/zhuangxiugonglue/6237.html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